
社区防疫只能靠人力死磕?是时候借东风了|| 科技抗疫
新冠肺炎,这场波及全国范围的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危机事件爆发,人口密度高的社区无疑承担了巨大的防疫压力,这对于各大物业公司而言是一场严肃的大考。
疫情爆发后,社区物业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为进出的每个人员测体温,核实身份并登记,增加定期消毒工作,为业主提供代购、上门送货和维修服务。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工作量在剧增以外,物业企业在社区疫情防控期间投入了许多看不见的成本:出入管理流程、业主户籍及体温信息登记,清洁卫生作业标准、每日疫情统计并上报街道办、人员排班调度等。
可见,为了应对疫情,不少物业公司投入了比平时更多的人力和物资,而这对于经营和后续运营成本而言都带来超负荷的压力。
社区防疫难道只能靠人力死磕?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是否能为战胜社区疫情赋能?
疫情挑战物业智能化管理水平
疫情期间,我们常在社区里看到这样的场景,保安用额温枪为业主一对一测温,另一个拿着一支笔、一本账手工填写出入登记表,但却出现了出入高峰期门岗堵塞,人员聚集的场景,这无疑增加人员感染的风险。
广州居民王女士表示,“原本想出门添置些生活物资,但看到小区门岗人那么多,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仅如此,我们还经常会看到保洁人员背着一大罐消毒水,边走边手动喷洒消毒水,难免有遗漏的死角;保安集中安排在门岗,那巡逻人员是否充足?小区公共区域如有人员不戴口罩的情况,如何及时发现?这都是社区仅仅依靠人力防疫可能出现的不足。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社区引入了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在疫情期间借助物业管理系统和智能设备,令疫情防控工作更到位,为业主提供更安心的居住环境,通过线上平台为业主提供代购、送菜等上门服务,业主的满意度和品牌美誉度均得以有效提升。
一直以来,物业行业都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即使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风口吹得正盛的近3年,行业平均人力成本也没有因为科技与技术的引入而降低到50%以下(根据中物协2019年年报数据)。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仍处于分散阶段,整体呈现高度分散的行业特性。小规模的物业管理公司数量众多,许多物业公司仍采取传统物业的管理模式,没有应用智能化的管理手段。
纵观行业,拥有信息化、智能化系统的物业公司,从数量上看,在全行业占比不足1%。
2018年500强企业营业成本构成占比分布
来源: 中物研协《2019物业服务企业发展指数测评报告》
疫情当前,一边是人力物资成本投入巨大,在无形的病毒前,防疫工作却仍难以尽善尽美;另一边是借助物业管理系统和智能设备,严格到位的疫情防控工作。
社区防疫两种不同成效,究其根本,是物业服务在信息化和智能化上的投入与应用水平的差距。
疫情倒逼
物业服务变革如何借“东风”?
防疫压力倒逼,日趋成熟的科技应用,恰恰是物业服务变革升级的东风,正是破除“人力密集需要降本-降低平均薪酬-降低人员学历门槛-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入行-需要更多人力”的恶性循环的利刃。
那么物业企业该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升人力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我们不妨从此次极具挑战的社区防疫工作切入。
据了解,社区防疫主要集中在这六大场景:门岗出入管理场景、公区安防管理场景、设施管理场景、物管中心场景、业主归家场景、宅家联系客服场景等。
要做好这六大场景的防控,利用传统手段不可避免地会徒增人工成本,且无法真正做到无死角。
那么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进行社区防疫,针对这六大场景,作为社区场景布局AI应用的企业,碧桂园服务总结自身经验,打造了社区防疫六脉神剑方案。为行业利用科技手段防疫提供了先行借鉴。
针对门岗出入管理场景,如何毫无疏漏把关好这第一防线,碧桂园服务建立了红外热成像测温仪+碧邦APP双联合的智能化出入防控系统,业主通过小程序一键生成出入二维码,经过门岗时红外热像测温仪自动为业主测温,保安则利用碧邦APP扫码识别业主身份,登记体温数据。
一旦检测到高体温者,系统会自动声音、弹屏告警,保安可指导业主到一旁用额温枪复检,同时还能通过系统查看业主出入记录。
不仅大大提升了效率,实现了无纸化便捷管理,同时也避免了聚众传染的风险。
针对公区安防管理场景,碧桂园服务采用了以AI眼代替人眼的AI智能安防系统,通过系统高清摄像头,每5分钟自动巡检一次,一旦发现公共区域有人未佩戴口罩、垃圾满溢等异常情况,系统以发送工单的方式把异常详情通知当值巡逻保安,相关负责人即可点对点迅速处理。
在设施管理场景中,碧桂园服务物联网传感设备对重点设备进行监控,同时可实现一键远程体检,一旦发生异常即可告知相关人员进行及时检修。
除此之外,物管中心场景中业主家、各楼栋也能通过物业管理云平台进行报事报修,通过APP直接派单告知相关人员检修,避免了业主与服务人员的直接接触。
另外,业主归家场景中,碧桂园服务推出的无感通行系统,业主可在单元门、地库门刷脸或者用手机APP一键开门,进电梯后,可实现手机层控,无需按键。
而针对业主宅家联系客服场景,碧桂园服务则与百度联合打造业主专属智能屏,业主足不出户可以在线缴纳物业费,用语音、视频方式呼叫管家,要求提供代购、送菜等等服务。
可见,结合日趋成熟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物业服务也能借助智能化的东风实现高效管理,大大减少巨大的人员成本和效率损耗。
在信息化方面,物业管理系统结合一线作业人员APP,可以满足出入管理、人员调度、销项管理、疫情上报、报事报修等管理场景的无纸化在线协同需求。
在智能化方面,AI安防监控系统、设施管理系统、通行系统的整合,可以解决防疫期间巡逻频人力不足、门岗出入堵塞、设备检修不及时等问题,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完成重复性工作,以满足人员重点布控的需求。
在业主服务方面,业主用小程序和智能音箱,足不出户即可在线缴费,通过语音、视频等方式直接联系物业客服人员,享受上门服务。
事实上,无论是面对疫情,还是其他不确定性,变革永远都是最好的抗风险策略。碧桂园服务的实践从一个侧面表明,物业行业正在进行一场智能化的“创新革命”。
在巨大防疫压力的倒逼下,创新企业正在重塑中国物业行业的科技路径与商业模式,它们与行业一起成长,一起抗击风险,相信不久之后,社区管理智能化和O2O服务将会是物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签。
本文转自创业家&i黑马数字观察领域垂直号《数字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