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物聯化大勢所趨,物業公司如何應對?
隨著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等前沿科技技術逐漸成為生產製造升級的推動力,一些傳統的行業也開始希望藉助這些技術進行數字化轉型。
物業管理也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伴隨物業企業的規模擴張與轉型升級,對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工資的剛性上漲也成為物業服務企業必須面對的成本難題。據中國指數研究院《2018中國物業服務百強企業研究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百強企業經營成本均值為56507.08萬元,同比增長14.26%。從成本構成來看,人員費用佔比55.84%,同比增加2.41個百分點。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找出物業服務更新的發展模式,也許是各家公司在未來發展中的必然課題。其中,將物業服務與上述的前沿技術相結合,是一個可行的路子。只是技術和服務之間如何結合,行業內的各方目前還在探討之中。
因此,在謀求智慧化轉型的道路上,物業服務公司們都走在探索的道路上,不同的參與方也已經給出了相應的選擇。
最近的一次例子是碧桂園服務對於物聯網新技術的追求。作為行業內率先推出全棧解決方案的企業,在3月29日舉行的智湧錢塘 2019AI Cloud生態大會上,碧桂園服務就宣布,與人工智慧巨頭企業海康威視聯合研發AI智慧小型盒子“AI鳳凰魔盒”,這是碧桂園服務在智慧物業服務方面的又一次新探索,也體現了社區服務智慧化的必然。
“社區物聯化”,未來已來?
傳統而言,物業管理是一個高度依賴人力的行業,居住在每個小區的居民往往會看到在當中大量的物業從業人員。這種方式雖然保證了小區物業服務的輪轉運作,但在一定程度上,卻導致了物業公司的成本始終居高不下。
另外,傳統的物業管理方式決定了,物業公司對於小區管理往往是後溯以及被動的。住戶只有在遭遇了問題之後,才能夠尋求物業公司的幫助。對於物業公司而言,它們往往很難對業主們可能遭遇的問題進行預警,從而往往會陷入被動。
逐步普及的物聯網,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答案。
目前,在城市的範疇內,“智慧城市”這一概念正成為流行。“智慧城市”的核心就在於物聯網,透過一張網路,城市間的諸多硬體設施被連線起來,最終形成統一的裝置網路,為城市管理者提供必要的決策依據。
如果將視角下沉到社區領域,“智慧社區”這一概念同樣存在著現實可能性。在目前社區趨向精細化管理的大背景下,物業公司能夠充分藉助網際網路、物聯網的技術力量,來對社區進行管理,最終實現管理經營降本提效。以能源管理為例,透過物聯網實現水電氣智慧管理,就至少能夠降低30%的能耗。
在這個過程中,智慧樓宇、智慧家居、路網監控等技術手段也應用到了管理過程中,從而取代人力,為使用者提供更為個性化,同時也更為安全的服務。與此同時,大資料技術的加入,也能夠幫助物業公司提前預測住戶會遇上的問題,從而提前布局,進行準備。最終的結果是,住戶得以透過高度互聯的物業服務,收穫更高的居住幸福感。
因此,總的來看,社區物聯化的重要意義有兩點:對於物業公司來說,這項技術能夠進一步提升它們的管理效率;對於社區裡的每一位住戶來說,它能夠提供更為個性化的社區服務以及更為安全的防護。
目前來看,社區物聯化有著多種落地形式。不少物業公司採用的模式是,透過線上平臺為業主直接提供相關的服務,以及為物業公司輸出管理資料。例如一些物業公司的線上資訊平臺,可以讓業主直接透過掃二維碼的方式檢視裝置的保修記錄。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提升了物業公司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然而,這些模式更多地是落地在下游。很少有物業公司能夠滲透到上游,透過把握技術基礎的方式來對社區物聯化這個模式進行掘金。同時,儘管我國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已經取得成果,但標準化的推廣工作卻剛剛起步,在物業服務領域,更是不存在統一的標準。
這正是碧桂園服務投入社區物聯的切入點所在。透過系統級別的研發,碧桂園服務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套社區智慧物聯的系統,並藉此實現社區物聯網標準的統一。在這一點上,他們已經走在了行業前列。
聚焦下游,還是打通上下游環節?
實際上,無論是聚焦在具體的下游應用解決方案,還是更為關注從技術基礎到落地應用的全流程,都是傳統物業公司實現社區物聯化的途徑。
不過,正如科技行業中大資料、雲服務等技術的演變一樣,從具體應用到全流程打通,都體現了技術不斷演進的過程。
最初的時候,企業傾向於採用具體的應用或者產品,也就是獲取SaaS服務,這樣的好處在於,僅僅需要透過簡單的部署就可以獲得服務;企業無需再配備IT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又能得到最新的技術應用,滿足企業對資訊管理的需求。
然而隨著企業積累的使用者資料越來越豐富,如果繼續採用第三方提供的SaaS服務,可能會導致核心資料的洩露。同時,SaaS解決方案缺乏標準化,不利於行業標準的形成。
因此,隨著相關領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更多的企業在儲備了足夠技術能力的基礎上,往往會選擇自己打造從底層架構到落地應用的全套方案。儘管這種模式意味著更長的研發周期,以及更大的投入成本,然而它卻能夠幫助企業一勞永逸地解決數字化轉型的問題。
但並不是所有的物業公司都有能力投入打通技術的全環節。在社區場景中,智慧技術的落地有幾個前提:千萬級別的資料、超強的算力、豐富的場景、完整的物聯網體系。只有在市場上有了足夠布局的物業公司,才能夠滿足這樣的條件。
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沈建忠會長曾表示,真正可以稱得上是智慧社區的是那些具有雄厚背景的企業打造的資料化、網路化、智慧化為特征的社區,是以雲科技、大資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為底層架構,整合各方資源而搭建的全方位智慧解決方案的平臺,從而有效提高社區的智慧管理水平。
對於碧桂園服務而言,深厚的業務積累使得它們得以在此前就開始布局社區物聯網、智慧化應用等相關方面的底層技術基礎。
在2016年,碧桂園服務就開始了智慧化應用的基礎體系性搭建,隨著它們和騰訊、華為等企業開展一系列的合作,在物聯網的架構下,碧桂園服務的智慧能力與具體的場景相結合,最終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解決方案。
體現在具體的業務和產品上,碧桂園服務則是推出了行業內首個基於AI+物聯的人工智慧全棧解決方案產品體系,集成了包括雲、網、端、物四個方面的技術能力,包含了場景化AI、大規模計算、一體化物聯等功能,最終實現了系統對於物業基礎業務支撐、持續提升客戶服務等方面的覆蓋。
透過全棧技術方案的布局,碧桂園服務已經在智慧化上實現了兩點變化:一、提升服務的效率,增加服務的內容以及擴大服務的範圍,讓業主體會到其服務能力;二,智慧化能力可以幫助物業公司掌握物業內的大量實時資料,從而對管理提供最準確的預測。相比於傳統的物業工作,數字化能力的加入無疑進一步提升了其運轉的效率。
“傳統的物業服務透過人工來進行,是對物的管理以及人的服務,但是效率並不算高;人工智慧是技術層面的革命,更是下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驅動力,透過智慧化的技術,可以實現服務整體的智慧化,在幫助企業降本提效的同時,提升業主的滿足感,”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總經理李長江強調。
“AI鳳凰魔盒”:與海康威視的強強聯合
就在最近,碧桂園服務也透過與海康威視成立“AI聯合創新實驗室“,建構了基於雲邊端的全棧AI+物聯的產品體系。作為邊緣端的核心裝置起名叫“AI鳳凰魔盒”是基於社區場景的AI邊緣計算伺服器,也是本次碧桂園服務與海康威視合作的重要產品。另一方面碧桂園服務和海康威視還宣布將在社區場景下的人工智慧演算法進行廣泛的研究。
李長江認為,人工智慧在物業行業應用重要的領域是改變人與各類機器裝置的協作方式,因此必須要有物聯網體系的支援。作為一款邊緣計算伺服器,“AI鳳凰魔盒”能夠將雲端的場景智慧下放到邊緣端,是邊緣具備AI的能力,將這個能力賦能到“端”的各類裝置,如監控裝置,車場管理裝置,門禁等等。
“AI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儀式
作為碧桂園服務在AI+物聯的全棧智慧服務系統中,“AI鳳凰魔盒”自然有著其獨特的意義,以及競爭優勢。原來AI在雲端,市面上的一些智慧管理方案,都將終端的資料上傳至雲端處理,這種管理方案的最大問題在於,受制於網路環境和網路頻寬,需要高可靠,低延時,大頻寬的傳輸,一旦斷網所有的AI能力將不能賦能。社區場景下進行智慧化改造,需要一些更加及時的響應時,那麼這種現有的方案往往會無法滿足真正的技術需求。
目前“雲邊端”的整體架構就是將AI能力賦能到邊緣,賦能到本地,賦能到社區。這種架構不僅使得社區能獲得雲端不斷更新的AI演算法,還能讓邊緣端獨立執行各種AI演算法,形成本地的的人工智慧能力。
因此,“AI鳳凰魔盒”的最大作用就在於,將碧桂園服務在雲端的一系列智慧管理能力賦予邊緣側,讓每一個分布在小區內的盒子都具有相應的智慧化能力,對具體的社區事務進行數字化管理。利用雲、邊、端的解決方案實現人工智慧與場景的融合,透過裝置端構建感知網路,邊緣端實現場景式智慧,雲端大腦完成態分析決策與聯動指揮。
“改善人機協作的方式,這才是人工智慧最大作用;現在的廠商可以提供專業的產品、強大的算力和頂尖的演算法科學家,但缺乏應用場景;我們擁有近千個專案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各類服務商的能力與我們的場景結合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碧桂園服務副總經理、資訊長袁鴻凱表示。
“每一個社區都有自己的智慧化需求,我們希望的是讓每個社區智慧起來,成為技術的賦能者,以及智慧標準的引領者。”李長江告訴介面新聞。
在他的設想中,“AI鳳凰魔盒”將會成為碧桂園智慧社區服務中的關鍵中心,以及碧桂園社區智慧服務的大腦。在社區場景下,碧桂園服務繼續深耕前沿技術,加強社區物聯化的落地,實際上是體現了碧桂園集團整體對於科技的擁抱態度。
“我們是物業行業雲計算、大資料先行者;我們是物業行業AI智慧平臺的創造者;我們是物業行業物聯網最先進解決方案的擁有者”袁鴻凱介紹稱,這也是碧桂園服務未來的三個定位所在。他希望的是,在領先的理念和成熟的核心技術產品帶動下,碧桂園服務能夠成為未來社區服務的一個標杆性案例。
李長江則認為,傳統的物業管理可以被定義為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技術的加入,則可以讓物業公司在不提升人力成本的基礎上實現增長的指數級爆發,從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希望碧桂園服務可以透過智慧化的加入,真正成為物業管理行業的第一家巨頭企業。”李長江說。
碧桂園服務執行董事、總經理 李長江
不過,即便是物業服務智慧化、物聯化的大趨勢已經不可逆,仍有幾個問題留待物業公司們去解決:是否有能力保證自身技術的先進性和落地效果?是否需要首先推動行業標準的確立?是自身研發方案,還是尋找合適的合作伙伴?解決好了這些問題,物業服務的技術進化也許才能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