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防疫只能靠人力死磕?是時候借東風了|| 科技抗疫
新冠肺炎,這場波及全國範圍的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危機事件爆發,人口密度高的社區無疑承擔了巨大的防疫壓力,這對於各大物業公司而言是一場嚴肅的大考。
疫情爆發後,社區物業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成倍地增加——為進出的每個人員測體溫,核實身份並登記,增加定期消毒工作,為業主提供代購、上門送貨和維修服務。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工作量在劇增以外,物業企業在社區疫情防控期間投入了許多看不見的成本:出入管理流程、業主戶籍及體溫資訊登記,清潔衛生作業標準、每日疫情統計並上報街道辦、人員排班排程等。
可見,為了應對疫情,不少物業公司投入了比平時更多的人力和物資,而這對於經營和後續運營成本而言都帶來超負荷的壓力。
社區防疫難道只能靠人力死磕?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是否能為戰勝社區疫情賦能?
疫情挑戰物業智慧化管理水平
疫情期間,我們常在社區裡看到這樣的場景,保安用額溫槍為業主一對一測溫,另一個拿著一支筆、一本賬手工填寫出入登記表,但卻出現了出入高峰期門崗堵塞,人員聚集的場景,這無疑增加人員感染的風險。
廣州居民王女士表示,“原本想出門添置些生活物資,但看到小區門崗人那麼多,便打消了這個念頭。”
不僅如此,我們還經常會看到保潔人員揹著一大罐消毒水,邊走邊手動噴灑消毒水,難免有遺漏的死角;保安集中安排在門崗,那巡邏人員是否充足?小區公共區域如有人員不戴口罩的情況,如何及時發現?這都是社區僅僅依靠人力防疫可能出現的不足。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社區引入了資訊化、智慧化手段,在疫情期間藉助物業管理系統和智慧裝置,令疫情防控工作更到位,為業主提供更安心的居住環境,透過線上平臺為業主提供代購、送菜等上門服務,業主的滿意度和品牌美譽度均得以有效提升。
一直以來,物業行業都是勞動力密集型的服務行業,即使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風口吹得正盛的近3年,行業平均人力成本也沒有因為科技與技術的引入而降低到50%以下(根據中物協2019年年報資料)。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物業管理行業仍處於分散階段,整體呈現高度分散的行業特性。小規模的物業管理公司數量眾多,許多物業公司仍採取傳統物業的管理模式,沒有應用智慧化的管理手段。
縱觀行業,擁有資訊化、智慧化系統的物業公司,從數量上看,在全行業佔比不足1%。
2018年500強企業營業成本構成佔比分布
來源: 中物研協《2019物業服務企業發展指數測評報告》
疫情當前,一邊是人力物資成本投入巨大,在無形的病毒前,防疫工作卻仍難以盡善盡美;另一邊是藉助物業管理系統和智慧裝置,嚴格到位的疫情防控工作。
社區防疫兩種不同成效,究其根本,是物業服務在資訊化和智慧化上的投入與應用水平的差距。
疫情倒逼
物業服務變革如何借“東風”?
防疫壓力倒逼,日趨成熟的科技應用,恰恰是物業服務變革升級的東風,正是破除“人力密集需要降本-降低平均薪酬-降低人員學歷門檻-高學歷人才不願意入行-需要更多人力”的惡性回圈的利刃。
那麼物業企業該如何利用智慧化手段提升人力服務的效率與質量?我們不妨從此次極具挑戰的社區防疫工作切入。
據了解,社區防疫主要集中在這六大場景:門崗出入管理場景、公區安防管理場景、設施管理場景、物管中心場景、業主歸家場景、宅家聯絡客服場景等。
要做好這六大場景的防控,利用傳統手段不可避免地會徒增人工成本,且無法真正做到無死角。
那麼如何利用智慧化手段進行社區防疫,針對這六大場景,作為社區場景布局AI應用的企業,碧桂園服務總結自身經驗,打造了社區防疫六脈神劍方案。為行業利用科技手段防疫提供了先行借鑑。
針對門崗出入管理場景,如何毫無疏漏把關好這第一防線,碧桂園服務建立了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碧邦APP雙聯合的智慧化出入防控系統,業主透過小程式一鍵生成出入二維碼,經過門崗時紅外熱像測溫儀自動為業主測溫,保安則利用碧邦APP掃碼識別業主身份,登記體溫資料。
一旦檢測到高體溫者,系統會自動聲音、彈屏告警,保安可指導業主到一旁用額溫槍複檢,同時還能透過系統檢視業主出入記錄。
不僅大大提升了效率,實現了無紙化便捷管理,同時也避免了聚眾傳染的風險。
針對公區安防管理場景,碧桂園服務採用了以AI眼代替人眼的AI智慧安防系統,透過系統高畫質攝像頭,每5分鐘自動巡檢一次,一旦發現公共區域有人未佩戴口罩、垃圾滿溢等異常情況,系統以傳送工單的方式把異常詳情通知當值巡邏保安,相關負責人即可點對點迅速處理。
在設施管理場景中,碧桂園服務物聯網感測裝置對重點裝置進行監控,同時可實現一鍵遠端體檢,一旦發生異常即可告知相關人員進行及時檢修。
除此之外,物管中心場景中業主家、各樓棟也能透過物業管理雲平臺進行報事報修,透過APP直接派單告知相關人員檢修,避免了業主與服務人員的直接接觸。
另外,業主歸家場景中,碧桂園服務推出的無感通行系統,業主可在單元門、地庫門刷臉或者用手機APP一鍵開門,進電梯後,可實現手機層控,無需按鍵。
而針對業主宅家聯絡客服場景,碧桂園服務則與百度聯合打造業主專屬智慧屏,業主足不出戶可以線上繳納物業費,用語音、影片方式呼叫管家,要求提供代購、送菜等等服務。
可見,結合日趨成熟的物聯網、人工智慧技術,物業服務也能借助智慧化的東風實現高效管理,大大減少巨大的人員成本和效率損耗。
在資訊化方面,物業管理系統結合一線作業人員APP,可以滿足出入管理、人員排程、銷項管理、疫情上報、報事報修等管理場景的無紙化線上協同需求。
在智慧化方面,AI安防監控系統、設施管理系統、通行系統的整合,可以解決防疫期間巡邏頻人力不足、門崗出入堵塞、裝置檢修不及時等問題,透過人工智慧輔助完成重複性工作,以滿足人員重點布控的需求。
在業主服務方面,業主用小程式和智慧音箱,足不出戶即可線上繳費,透過語音、影片等方式直接聯絡物業客服人員,享受上門服務。
事實上,無論是面對疫情,還是其他不確定性,變革永遠都是最好的抗風險策略。碧桂園服務的實踐從一個側面表明,物業行業正在進行一場智慧化的“創新革命”。
在巨大防疫壓力的倒逼下,創新企業正在重塑中國物業行業的科技路徑與商業模式,它們與行業一起成長,一起抗擊風險,相信不久之後,社區管理智慧化和O2O服務將會是物業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標籤。
本文轉自創業家&i黑馬數字觀察領域垂直號《數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