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桂園服務打造“物業+養老”新模式,不斷提升業主幸福感

8月24日,碧桂園服務釋出2022年中期業績報告。根據公告,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服務各項業務實現穩定增長,公司收入同比增長73.5%至200.6億元。在業績釋出會上,碧桂園服務管理層表示,公司堅定追求有現金回報的利潤、服務滿意和社會價值。碧桂園服務創立業內首個客戶體驗研究院,在老齡化趨勢的背景下,主動響應“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需求,積極探索未來社區養老模式的創新,搭建了“怡然五星長者服務體系”,為老年人構築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而隨著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依託社區支援養老的比例會逐步升高。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及需要發揮物業管理在養老服務中的作用,支援物業企業發揮貼近住戶的優勢,與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合作提供居家養老服務。
在政策的號召下,物業企業紛紛開啓“物業+養老”探索,在服務邊界、運營模式上不斷深化探索,以期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需求。碧桂園服務提前布局,探索居家養老新路徑,在不斷提升居家養老服務質量的同時,也在不斷將物業服務優勢轉化為市場的潛在機會。

怡然五星長者服務活動
養老,是每一個家庭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養老方式選擇上,住建部調研顯示,90%家庭選擇居家養老,服務以遠端監護和提供上門照料服務為主。物業企業在居家養老方面具有天然優勢:首先,物業企業是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接觸最密切的服務提供者,業主對其擁有天然信任感;其次,物業企業在居家、社區養老領域離客戶最近,具有距離優勢。
不過,物業企業在提供居家養老方面也受到了資源和專業等因素的限制。有鑑於此,碧桂園服務決定推行“平臺化、輕運營+社區共創”的模式:一方面,依託物業服務平臺,接入專業化公司合作,整合現有養老服務產品快速構建“物業+養老”服務體系;另一方面,構建由業主志願、物業協助的可持續的志願者服務模式,帶動“初老服務老老”。
碧桂園服務從單個專案試點切入進入“物業+養老”領域,在了解長者人群生活痛點和養老需求的基礎上,透過整合社區養老服務資源形成免費和付費的養老服務清單,為試點社區長者業主搭建了“怡然五星長者服務體系”。
該服務體系分為五個方面、三個層次。其中,三個層次為無憂保障、年華樂享、終身成長,五個方面包括怡然有康、怡然有幫、怡然有樂、怡然有學、怡然有為。讓長者在碧桂園服務的社區首先能夠獲得健康無憂的生活,然後擁有志趣相投的圈子,對於有更高精神追求的長者還能得到終身學習和發揮餘熱的機會。

紅心碧海怡然課堂服務隊
在“怡然有為”系列中,碧桂園服務透過搭建志願者平臺實現居民自治、互助養老,傳播社區正能量。比如,由居民擔任志願者講師的怡然課堂服務隊,為社區長者提供智慧手機學習、時尚穿搭分享、基礎樂理學習、養生課堂、手機攝影學習等覆蓋長者興趣的學習課堂;由技能型居民提供服務的愛心便民服務隊,為社區長者們義診、義剪、義維修、義縫補等貼心服務。
參加了怡然課堂中智慧手機學習的屠伯,疫情以來都是一個人居住,子女在香港回不來,每次出行都會遇到手機使用問題,得經常拜託陌生人幫助,覺得很無助。現在碧桂園服務組織的學習課堂,讓屠伯有了學習的機會,安心了很多。

紅心碧海怡然課堂老年人智慧手機學習
而退休後一直想繼續發揮餘熱的李阿姨,在加入了志願者組織之後,每周教社區其他長者學習樂理,李阿姨告訴管家,覺得自己透過志願者服務找到了退休後的自我價值,很開心滿足。一些高齡、獨居的長者坦言現在每個月都有一個小期待,期待社區志願者上門來看望,自己感覺沒那麼孤單了。
與此同時,碧桂園服務組建了愛心探訪服務隊,保障每位住在碧桂園服務社區的空巢長者都能得到關懷、慰藉;還組建了疫情防控志願者服務隊,積極發揮居民能動性、參與性、共創性,響應社區疫情防控服務需要,配合基礎治理。

紅心碧海愛心探訪服務隊
此外,碧桂園服務搭建了長者和年輕人的服務橋梁——愛幼課堂服務隊,讓更多長者發揮自身專長,擔任志願者講師為小朋友分享、傳授知識和經驗;除此之外,讓期待、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居民自己為自己策劃活動、組織活動,由文化宣傳服務隊志願者共創社區文娛活動,定期開展豐富社區大舞臺文藝演出、親子集市等社區活動。
“物業+養老”既是有效推動社區養老難題的機會點,但值得注意的是,社區養老推行至今,尚未形成完整體系,目前市面上仍沒有一個可推行全國的社區養老模式,而碧桂園服務在全國擁有著充足的社區樣本量來進行探索、驗證,併產生宏大的品牌效應。碧桂園服務將承擔起社會責任,全力推進“物業+養老”服務創新,讓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